
第八屆中國戲曲文化周“精品大戲展”再添新彩,月日、日晚,新編古裝粵劇《雙繡緣》作為入選劇目在北京市二七劇場上演,為觀眾呈現一臺清新、唯美、浪漫、溫馨的新古典韻味大戲。
粵劇《雙繡緣》的全體演員在演出結束后,與觀眾交流。
“是粵劇藝術‘走出去’、觀眾‘走進來’的重要一步”
本屆戲曲周好戲連臺。為積極推進全國戲曲院團高質量發(fā)展,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國范圍內遴選部優(yōu)秀劇目參加“精品大戲展”。自9月起,京劇、昆曲、河北梆子、評劇、揚劇、晉劇、粵劇、藏戲等各劇種優(yōu)秀劇目輪番上演,弘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集中展示新時代戲曲創(chuàng)作豐碩成果。
粵劇《雙繡緣》由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廣州市文化廣電旅游局聯合出品,廣州粵劇院傾力創(chuàng)排演出,以唐代蘇顎《杜陽雜編》中南海少女盧眉娘的故事為原型,通過將廣繡的傳說故事搬上粵劇舞臺,展現了粵劇與廣繡兩大非遺藝術的完美融合。該劇入選了國家藝術基金年度大型舞臺創(chuàng)作資助項目,是中共廣州市委宣傳部年度廣州市文藝精品重點扶持項目、廣州市文藝院團綜合扶持資金資助項目。
廣州粵劇院董事長林凱彬表示,《雙繡緣》參與中國戲曲文化周,是粵劇藝術“走出去”、觀眾“走進來”的重要一步。此舉不僅打破了地方劇種的傳播局限,促進了粵劇在全國的普及,還提升了廣州文藝作品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巴ㄟ^與各地戲曲劇種的交流學習,我們期待粵劇能吸收創(chuàng)新,推陳出新,使這一傳統(tǒng)藝術在新時代煥發(fā)新生。”
在“歷史的縫隙中尋找廣繡與粵劇的審美共鳴”
該劇創(chuàng)作匯聚了國內多位知名主創(chuàng),包括國家一級編劇羅周、著名粵劇編劇陳錦榮、國家一級導演徐春蘭,還有王嘯冰、鄒裕偉、邢驍、黎安、萬紅、姜振宇、史博、羅江濤、邢辛、藍玲等舞臺藝術創(chuàng)作精英。
劇中的“雙生雙旦”由國家一級演員、中國戲劇梅花獎得主李嘉宜、吳非凡,以及國家一級演員李偉驄、陳振江擔綱。此外,劇中還有國家一級演員陸敏渭、肖婉婷,優(yōu)秀青年演員冼圣蓮出演主要角色。
粵劇《雙繡緣》劇照。
粵劇《雙繡緣》劇照。
編劇羅周表示,她從《全唐詩》中汲取創(chuàng)作靈感,在“歷史的縫隙中尋找廣繡與粵劇的審美共鳴”,全劇以“繡”為核心,通過三件主要繡品展現人物的內心世界,推動劇情發(fā)展,串聯起兩對男女主人公的愛情故事。
導演徐春蘭以“每一幀都是畫”來形容《雙繡緣》的視覺效果,其精致舞美讓人仿佛置身于唐代名畫《搗練圖》之中,從而實現了一次跨越時空的美學對話。
粵劇《雙繡緣》劇照。
“是粵劇對中國戲劇界的青春宣言”
《雙繡緣》自今年4月在廣州首演以來,以其清新、唯美的藝術風格深受觀眾喜愛,尤其在年輕觀眾中引發(fā)熱烈反響。戲曲專家認為,該劇“不僅是粵劇的青春展示,更是粵劇對中國戲劇界的青春宣言!”
著名文藝評論家、中央文史研究館館員仲呈祥認為,粵劇《雙繡緣》是一出彰顯中華戲曲美學優(yōu)秀傳統(tǒng)精神的佳作:“它寫的是宮庭里的皇帝、將軍與來自民間的繡娘之間的愛情,卻以戲曲獨特的審美趣味和審美優(yōu)勢淋漓盡致地謳歌了突破門第的兩性之間以心靈的一致性為基礎的人類最美的愛情,比起《長生殿》《鳳還巢》等傳統(tǒng)戲里的愛情,更有普泛的人性深度和民間廣性,尤其是最后一場戲對眉娘歸鄉(xiāng)這一行動的濃墨重彩,令全劇的思想內涵和美學品位,超越了過去已有的相似題材的戲曲作品,值得珍視。”
“無可挑剔的一次觀演體驗!”來自中國戲曲學院陳同學稱贊《雙繡緣》,“劇中人物的表演細膩自然,還穿插了許多輕松、有笑點的‘包袱’。盧眉娘和卓英英、白婆和紅妹這些女性角色之間的相互支持、理解與幫助,很打動人,這種女性情誼實際是通過古代故事傳達了現代價值和理念?!边€有觀眾認為,《雙繡緣》中盧眉娘與卓英英不同的愛情選擇,成功地將傳統(tǒng)藝術形式與當代女性自我抉擇的主題進行了結合,展現了戲曲藝術在當代審美價值方面的新探索。
粵劇《雙繡緣》劇照。
《雙繡緣》對當代戲曲審美的新探索還體現在編舞、唱腔設計、作曲和服裝造型設計等方面。如該劇將傳統(tǒng)廣繡藝術與中國傳統(tǒng)舞蹈語匯融合,創(chuàng)作出唯美的戲曲舞蹈舞段,舞臺上位繡娘同時刺繡的場景,不僅凸顯作品美感,也寄托了人物的情感和情志。
劇中的唱腔設計既保留了傳統(tǒng)梆黃體系、廣東音樂、歌謠等粵劇唱腔體系,又加入了新曲,使得整體風格更加唯美、優(yōu)雅。作曲則將傳統(tǒng)粵劇音樂元素與現代音樂風格相結合,展現角色的情感深度和歷史人物的鮮活形象,賦予劇目以時代感和深刻的文化內涵。而女演員的水袖上繡花的細節(jié),展現了繡娘手部靈巧的美感,成為該劇服裝設計的一大亮點。
采寫:南都記者 周佩文 實習生 莊家茵 通訊員 文瑤
攝影:廣州粵劇院陳慶忠